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南关区政协到幸福人民法庭调研法庭诉源治理工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6-07 08:26:15 打印 字号: | |

6月6日,南关区政协副主席孙义、区政协文教卫生委主任渠晓红率政协委员到幸福人民法庭调研法庭诉源治理工作。南关法院副院长孙立金、副院长杨丽娜、政治部主任高晋及幸福人民法庭、桃源人民法庭部分干警陪同调研。



孙义副主席一行参观了幸福乡矛调(综治)中心幸福微法庭、幸福人民法庭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工作人员从硬件设施、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方面为调研组进行了详细介绍。




参观结束后,调研组一行在幸福人民法庭召开座谈会。会上,杨丽娜副院长就南关法院两个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作了汇报。


近年来,南关法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法院关于诉源治理的工作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强化派出法庭建设。两个人民法庭已下沉辖区,均具备立案、诉前调解、司法送达、案件审理等功能。二是建立“道交一体化平台”。在交警队设立“法官说事点”,并牵头打造“道交一体化工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快处快赔,有效提高了交通事故纠纷诉前化解率。三是入驻矛调(综治)中心。在中心电子屏展现法庭板块,设立“法官服务台”为来往群众答疑解惑,设立“幸福微法庭”并配置智慧法庭设备,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力量一处聚合,就地化解。四是创建无讼社区(村屯)。在国信社区、惠民家苑社区、红嘴子村、桃源社区挂牌无讼社区(村屯),积极落实“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打造“社区+法官服务站”工作模式,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立案指导和纠纷调处等司法服务。五是融入社会调解力量。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和其他社会调解力量入驻法庭,参与诉前调解,实现“调解+司法确认”精准对接。六是打造特色化法庭。促进审判工作由专业化向区域化工作模式的转变,受理法庭辖区内全类型民事案件。


随后,与会政协委员各抒己见,结合工作经验和自身感受对人民法庭的诉源治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希望人民法院在多元解纷的方案上打出“组合拳”,在诉源治理的效能上跑出“加速度”,着眼重点纠纷领域,持续发挥非诉解纷优势,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孙义副主席对南关法院两个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诉源治理工作提出希望:一是要继续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诉源机制治理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党政领导、综治协调、法院引领、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工作格局和机制,更好化解纠纷,减少诉讼,实现前端消化,避免后端裂化。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好诉外诉前调解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诉调结合融合的便捷通道,和具有高效实效的措施手段。在诉调对接,府院联动,调解+司法确认上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力量,充分发挥好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三是要适当加强调解队伍建设。要努力克服事多人少、案多人少的困难,逐步推动调解队伍配齐配强。加强对基层调解队伍工作人员的培训,调动调解人员的积极性,从“要我调解”转变为“我要调解”。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诉源治理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方式,注重疏解群众情绪,做好有情有效的沟通,避免小事变大,矛盾升级。


孙立金副院长表示,此次调研,是对南关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阅,南关法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围绕孙义副主席的要求和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的能动作用,协同做好诉源治理工作,为区域社会治理贡献司法力量。




 
责任编辑:南关法院